返回首页
搜 索
400-77-456-22
英米加集团
领先RFID产品与物联网解决方案专家
INMIGA group
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实现酒类产品EPC标签的设计
来源:物联网 | 作者:inmiga | 发布时间: 1851天前 | 2928 次浏览 | 分享到:

1、引 言

酒类产品利润高,是造假者伪造的常选目标。生产厂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常以提高防伪技术的先进性来加大仿制的难度,但始终不能杜绝假货,很多厂家对此无能为力。现在使用的防伪技术存在2个问题:

(1)虽然防伪标签制作工艺复杂,但标签贴装工艺简单,只要造假者通过一定途径获得标签(通过标签生产厂商、回收等),造假就容易被他们掌握;

(2)标签可识别性较差,防伪标签的辨别过于复杂,普通消费者常不能判断标签的真伪。

利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进行酒类防伪可以解决以上的2个问题:

(1)酒瓶上的EPC标签封装工艺复杂,小批量生产成本较高,使得造假者投资过大且难以掌握;

(2)消费者通过由政府相关部门和生产厂商共同出资设立并管理的RFID防伪识别器进行真假辨别,识别的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显示,不存在防伪标签难识别问题。下面就是以Sense-1864E读写器和EPC G2标签技术参数为基础,从EPC标签、RFID防伪识别器和酒类产品全生命周期追踪的设计来搭建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酒类产品防伪架构。

2、酒类产品EPC标签设计

2.1 射频识别(RFID)技术简介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组成。

2.2 酒类射频防伪标签设计模式

用于酒类产品防伪的RFID标签在产品售出或消费时需一次性破坏(过程不可逆),以防止造假者回收利用。根据原理的不同,酒类射频防伪标签有两种设计模式:

(1)软件设计模式

通过经酒类生产商授权的阅读器发送不可逆的自毁指令到已经出售给消费者的酒类产品标签,通过指令设定标签自毁的时间,在这时间段内消费者可以通过防伪识别器进行真假识别。此种标签设计困难,需加入时间控制模块,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硬件设计模式

通过EPC标签自身结构设计来完成标签破坏,使标签的物理模块不可逆的分离。如把读写模块和存储模块分别固定在瓶盖和酒瓶上,在开启瓶盖时就可破坏射频标签,如图2所示,目前已经有了此种类型的专利。此种模式的标签制作容易实现,但在标签的粘贴上却相对复杂。


电力能源
农林牧渔
航空航天
精益制造
快消零售
智能港口
司法监狱
仓储物流
安监消防
金融通信